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你絕不能錯過的旅行裝備大盤點·衣物篇
美騎小編前言:時下熱門的單車旅行不失為一個極好的省錢和鍛煉自己體能及毅力的出行好方式。不過長途旅行和短途旅行又有很大的不同,要準備的東西更多,這時,前人的經(jīng)驗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篇的作者是一位折疊車發(fā)燒友及長途旅行者,以下是他騎行歐洲時一些對車子的改裝和所帶裝備的經(jīng)驗合集。里面有很多長途旅行的利器,還有他的使用心得,是不可多得的超實用干貨。特別是衣物介紹,可作為各位騎友們冬季騎行的著裝參考(夏天衣物基本不用介紹了,夏裝騎行服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長假即將到來,現(xiàn)在買買買還來得及。小伙伴們趕緊收了,不謝。
美騎小編注:以下提到的牌子為作者觀點,僅作示例用,不作為本站廣告宣傳!你們大可以換成其他品牌、其他樣式的替代品,看個人喜好。購買渠道請走某寶或海淘,或點擊閱讀原文鏈接。
喜愛單車好多年了,相信每個熱愛單車的車友都和我一樣,對車對騎都有自己的感悟。對我來說,騎著自己的小折疊,遠離喧囂,走走停停去看看這個世界,便是最大的滿足。騎行的感悟難以和大家分享,分享一下對裝備的體驗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首先是車。我用來跑長途的車很平凡,五年多的老SP16。很菜,簡單的改了18速和TT把而已,裸車重達10.xkg,裝上腳架、尾包、貨架、泥板、頭包快拆等東西之后應(yīng)該逼近14kg了吧。不過保養(yǎng)調(diào)校得還不錯,騎起來很舒心。在此也想特意感謝一下這位陪伴我這么多年數(shù)萬公里兢兢業(yè)業(yè)的小伙伴。不說太多,簡單說一下幾處比較特別的地方吧。
首先是TT把的問題。對我來說,長時間騎車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豎握車把,橫握手腕完全受不了。平把安裝副把的話,一是副把距離太寬,二是不能掌控剎車和變速,所以平把+副把的方案不予考慮。最理想的長途車把當然是彎把了,可惜彎把用在改裝折疊車上有很大問題,一是剎車,除非搭配標準夾器,其余的各種剎車方案都難以在彎把最常用的握手變的把位實現(xiàn)足夠的剎車力,二是折疊,彎把上身之后車子就不能內(nèi)折了。所以妥協(xié)一下,TT把雖然把位少于彎把,但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在TT把最常用的把位時,可以捏住剎柄最尖端剎車,利用最長的杠桿比,完美解決長臂C夾、吊剎等剎車剎車力不足的問題。松頭管快拆之后,TT把也可以實現(xiàn)完美內(nèi)折,圖為磁吸吸合兩輪平行的折疊狀態(tài)(當然,安裝貨架和頭包快拆之后就不能了)。
順便要提一點的是TT把安裝手變會有走線不理想影響手感的問題,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別用凱夫拉直絲剎車外管,因為直絲線管不適合大幅彎曲。換用螺旋注油線管就可以得到非常順滑的剎車手感了。
然后是剎車,為了兼容手變,可選的方案有4種,從好到次排列為:1、普通C夾+延長座,3、吊剎,2、長臂C夾,4、mini-V剎。由于1和4都無法安裝普通的泥板,所以不予考慮。吊剎裝起來麻煩,所以長臂C夾成為首選。上圖同樣也能看到C夾和泥板和平共處的狀態(tài),非常理想。性能在阿爾卑斯山幾十公里的負重長下坡中已經(jīng)得到驗證,沒有問題。不過由于后來把原裝矮貨架換成了高貨架,導致夾器和貨架有沖突,所以把后夾器又換成了吊剎,順便用上一對黑色的KS V剎剎車皮,竟然意外的得到了前后幾乎一致的剎車手感(又長又硬的V剎剎皮平衡了部分后剎螺旋剎車線管長帶來的手感軟的問題),非常滿意。
傳動方面,因為騎阿爾卑斯的時候感覺到了12-25的齒比不夠,所以自己拼了一個12-28的9速飛輪,搭配壓縮盤正好配合到達了我的腿力極限,也就是“這都騎不動,那就推吧”“騎不動不是車的問題,是人的問題”的狀態(tài)。雖然推車不可避免,但也把推車的概率降到了最低(寫下這句話覺得好心酸,因為這個最低其實不低。。。。)
另外就是,經(jīng)過多次中長途騎行,發(fā)現(xiàn)大盤換用46T會比50T好得多,等有錢了再去換吧。
輪胎用的Kojak或者Durano,反正都是走公路,光頭細胎是必然的。Durano算是一個教訓,因為Durano的最低額定胎壓太高,長途過程中難以實現(xiàn)經(jīng)常補氣到高壓,所以總是處于一種胎壓不足的狀態(tài),路況不好容易蛇咬破胎。上次長途就是遇到極端狀況,在胎壓不足的情況下意外受到巨大沖擊(這次沖擊大得導致我50kg的體重把kore 2140座管坐得微彎!),后輪蛇咬,我卻沒有發(fā)現(xiàn)(路況實在太差,后輪沒氣居然騎了好幾公里我都沒發(fā)現(xiàn),后來騎出爛路后發(fā)現(xiàn)后邊出現(xiàn)有規(guī)律的抖動,我的第一個反應(yīng)是輻條斷了),最后的后果就是后輪內(nèi)外胎完全被壓報廢。用最低額定胎壓只有65PSI的Kojak就沒有任何壓力了,胎壓低,漏氣慢,可以長時間不補氣,補氣也輕松,性能也夠好,很均衡的選擇。
貨架用的是大行的高貨架,當然你也可以去某寶選別的。
尾包用的topeak經(jīng)典款M號,容量很大,我的尾包里裝了備用青蛙燈、1.2cm粗的密碼鎖、用舊襪子包住的一整瓶鏈條油(用襪子來擼鏈條或擦車,鏈條油漏的話也可以吸點)、組合工具、活動扳手、大壯手環(huán)、綁腿帶,美法轉(zhuǎn)接頭等等。
車子大概就說這么多,往下開始正式進入本帖的正題——長途裝備。
車包
首先是車包。跑長途必須的兩種包:馱包和頭包。如果是重裝,還需要前馱包和/或頂包。下邊按順序說。
馱包:馱包是主力車包,幾乎所有行李都會裝在里邊,一對皮實的全防水的馱包是必須的。不得不說,馱包只推薦ortlieb。!我自己屈服于打折(我會說入手價格還不到ortlieb的一半嗎),買了vaude的全防水馱包,采用vaude的特色設(shè)計——硬背板,沒啥好處,徒增重量,最惡心的是這塊背板導致馱包擺在地上難以平穩(wěn)直立。整個包設(shè)計簡單,沒有肩帶,不方便,不過想一想,這惡心的硬背板在那里即便有肩帶也很難背?劬吒緵]牌子,一個包就兩對扣具,你用個多耐福、YKK要死呀!沒牌子就算了,質(zhì)量確實差得一比,MIG,呵呵。算了,便宜貨忍了,屌絲別的不行,忍功必須得好。好處也是有的,容量比ortlieb稍大點,采用了斜式設(shè)計,可以更好的避免打腳,固定系統(tǒng)(馱包的核心系統(tǒng))皮實可靠且快拆非常方便,這個地方的設(shè)計做工都不輸ortlieb。專門買了銀色,不顯臟不怕曬。評價:總之雖然便宜也夠用,但還是有點后悔沒直接上ortlieb。
滿意程度:★★★☆;推薦程度:反正國內(nèi)也買不到,強烈推薦ortlieb。。
頭包:快拆大頭包極為有用,是長途騎行的必需品。用來裝一些需要頻繁取放的物品和貴重的需要隨身攜帶的物品(比如相機呀、手機呀、士力架呀什么的)。我用的是樂炫的大頭包,快拆做得確實很好,不比ortlieb、vaude的貴價頭包做得差。容量大,做工還行,后開式包蓋,這些都是優(yōu)點(準確的說是本來就該有)。但實在有點軟,裝了點東西就嚴重變形下垂,變形還會導致拉鏈較難拉合。評價:價格便宜,表現(xiàn)及格,要求不高的話還是挺好的一個包。但對我來說,下次再出門前應(yīng)該會把它換掉吧。只能去買ortlieb或者vaude的貴價貨了(想想都在吐血)。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頂包:頂包橫著安放在馱包之上,是馱包容量不夠的時候擴充容量的首選。一般來講好的馱包都預留有配套頂包的連接接口,比如下圖。
車頂包與馱包用拉鏈相銜接,可拆卸。一般來說選擇這樣的會比較方便
不過我不走尋常路,搞了一個奇葩的解決方案——登山包當頂包。Talon 44是一款非常偏門的背包,容量非常大,比小鷹38甚至48還大,重量卻輕到10xxg,背負極為薄弱,特別是肩帶腰帶薄得沒朋友,不過倒是依然有個硬框架支撐著背板,好歹不是全軟背負。不能用來徒步,主要定位應(yīng)該是技術(shù)型登山吧(什么?官網(wǎng)定位就是徒步?那你背這個去徒步吧,我不攔你)。感覺和小鷹68很類似,都是遠超這個系列該有的容量。我買來是用于攀巖(裝繩子)和旅游的,倒是極為合適。但一般人不要輕易買,除了不能用來徒步以外,這個包有一個巨大缺點,就是不裝滿東西把它撐起來的話,會非常非常非常丑陋。
我在考慮頂包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它的外形尺寸正好可以用來作頂包,直接用皮筋綁在貨架上即可,雖然肯定不如真正的頂包那么便利,但依然很好用。而且在折車轉(zhuǎn)移的時候把頭包取下來放在背包里,然后一手提車一手提馱包,非常方便。全套裝備轉(zhuǎn)移形態(tài)搭火車:
配一個迪卡儂的防雨罩大小正合適。
評價:優(yōu)缺點都非常明顯的一個背包,用得恰當?shù)脑捠且豢罘浅?yōu)秀的包。用來當頂包格外好用算是一個意外驚喜。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我的三種包上車組合之后的狀態(tài)?雌饋硗Γ])簡(氣)潔(勢),但實際總?cè)萘拷咏?00L,加上5L左右常備水之后連行李帶車的常規(guī)重量超過45kg,接近我的體重50kg了。所以每每都是哭暈在半山腰。
修補類
各種修補工具,半路遇到裝備損壞就得靠它們救命了。
備用外胎:Kojak一條,沒什么可說的,品質(zhì)好、可折疊、皮實可靠、輕量的外胎。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備用內(nèi)胎:Schwalbe SV6。車上裝的是無比厚實的馬牌內(nèi)胎,包里自然就塞一條輕薄點的了。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撬胎棒:普通的塑料撬胎棒,在家很好用,出門手忙腳亂的并不太好用,如果在野外折斷了就只有祭出螺絲刀硬撬了。所以一些組合工具配備金屬撬胎棒是有道理的。滿意程度:★★★;推薦程度:★★(此處圖片請自行腦補)
補胎片:普通的免膠補胎片,方便好用。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組合工具:我用的是亞瑞德的木柄組合工具AFT-02,功能基本齊全,質(zhì)量不錯,工具的長度也非常理想。雖然稍重,但考慮到功能性和價格,實在沒法黑。還有全功能的AFT-03,價格差不多,就是更重些。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打氣筒:Topeak Pocket Rocket。便宜且均衡的一款打氣筒,體積重量中等,打氣迅速省力,美法兼容,用過無數(shù)多便攜氣筒后找到它。屬于我的甜蜜點。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此處無圖,直接某寶搜關(guān)鍵字即可)美法轉(zhuǎn)接頭:鋁的也好,銅的也好,記住必須買帶O圈的。其余沒什么可說,法嘴內(nèi)胎必備。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活口扳手:最山寨的那種,足夠小,調(diào)調(diào)快拆螺母什么的全靠它。有機會換個好點的。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帳篷修補包:沒什么可說的,套管一根,帳篷布若干,硅膠一管,必備。
充氣防潮墊修補包:沒什么可說的,TAR原裝貨,必備。
尼龍扎帶:沒什么可說的,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必備。
備用剎車線:普通的特氟龍剎車線,反正貴不了幾塊錢,備用的也不要太差嘛,必備。
小結(jié):這些裝備關(guān)系著遇到問題旅行是否可以繼續(xù),所以非常重要且必須。當然,在國內(nèi)騎行可以按沿路的補給情況精簡。我在鳥不拉屎的地方騎車,所以沒辦法,盡量還是配得很齊全。我的裝備唯一的盲點就是輻條,沒有備用輻條,半路斷條只能搭車打道回府。不過在歐洲實在買不到合適的輻條,所以沒辦法了。
衣物
內(nèi)衣:QUECHUA TechFRESH 50 ML,迪卡儂49元薄型快干內(nèi)衣。在它的價位上,提供了無可挑剔的性能和質(zhì)量。不光出門穿這個,我平時日常一年三季也穿。極為滿意,其實我覺得比下邊這件神衣還要更神一些。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抓絨衣:QUECHUA Forclaz 50,大名鼎鼎的迪卡儂49元神衣。無需多費口舌,你值得擁有。我是身上穿一件,包里再帶一件,以應(yīng)付極端天氣(其實有薄羽絨更好,不過我沒有,只能多帶一件抓絨了)。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軟殼:QUECHUA Bionnassay 500,迪卡儂299的“專業(yè)”軟殼。設(shè)計和剪裁都很專業(yè),用料卻挺業(yè)余,比如普通拉鏈反裝就敢號稱防水拉鏈真是雷死個人(其實對于這種不防水的軟殼本來就無需防水拉鏈)。所以總的來說就是一個樣子貨。話雖如此,我還是非常滿意的,優(yōu)點突出,缺點無傷大雅,價格便宜。我買的是橙色,足夠醒目。需要特別指明的是,由于一些專業(yè)設(shè)計(比如超高的領(lǐng)口),這件衣服并不太適合日常穿著。最后補充一下,這衣服袖口特色設(shè)計,非常好用,很喜歡,有興趣可自行了解。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硬殼:TNF Venture,北臉最低端的運動沖鋒衣(絕非各種休閑沖鋒衣可比)。輕型的2.5L設(shè)計,S號330g的重量,價格便宜,用料和設(shè)計都優(yōu)于同樣定位的Marmot Precip,非常值得推薦。平時都待在包里,下雨或風大到吹投軟殼時再拿出來穿。要吹毛求疵的話,唯一的遺憾就是加大型的帽子可以容納攀巖頭盔,可惜裝不下自行車頭盔,當然這個不能怪沖鋒衣了。2.5L沖鋒衣通常壽命不佳,這件衣服已經(jīng)買了三年,內(nèi)皮已經(jīng)變黃,將來會脫皮報廢,到時候我會換一件2xxg級別的超輕沖鋒衣了(比如Marmot super mica)。需要注意的是這件衣服淘寶多假貨,買它只推薦海淘。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對沖鋒衣感興趣。如果反響的人數(shù)多的話,小編考慮之后來個沖鋒衣專題?)
快干長“內(nèi)”褲:為了應(yīng)付0度左右的氣溫,秋褲是必須的。我自己用的是一條超市便宜貨的壓縮長褲,價格折合rmb百元以下。排汗快干,防止疲勞,膝部彈力有所加強可以起到些許護膝的作用,出門幾乎24小時長穿,非常滿意。由于沒法推薦,各位請自行淘寶。滿意程度:★★★★☆;推薦程度:自行淘寶鑒別山寨壓縮褲
軟殼長褲:Marmot Orion。老鼠的薄型軟殼褲,定位技術(shù)型登山、攀巖,關(guān)鍵部位用幾乎沒有色差的補丁加強(這點實在太好了,一般的補丁褲土爆了),緊身設(shè)計,所以也很適合騎車。我由于太瘦,腰圍W28,而歐洲碼的XS也是W30(美國碼就有W28),所以穿上顯得較為寬松,已經(jīng)沒有緊身范了,但依然可以不綁綁腿帶騎車。很好的一條褲子,全能,可技術(shù)型登山,可徒步,且特別適合騎車。小結(jié)一下:一身迪卡儂的屌絲花上千塊錢買一條沒有采用名牌面料的褲子,還沒覺得心疼。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雨褲:最便宜最普通的雨褲,2L PU,幾乎不透氣,但超輕超薄。反正我是覺得沒必要買沖鋒褲啦,長期放在包里,下大雨的時候拿出來穿穿而已。我的不是迪卡儂的,但和迪卡儂的沒啥區(qū)別,迪卡儂的剪裁還略好。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超薄抓絨帽:頭部保暖是戶外運動的首要大事,一定要重視。這個迪卡儂10元超薄抓絨帽可以用無比簡陋來形容,但超輕超薄,絲毫不影響戴自行車頭盔,如果遇到保暖防風性不夠,再加一層魔術(shù)頭巾即可,在我眼中就是神器。我是戴著24小時除非洗頭不摘的。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魔術(shù)頭巾:普通山寨頭巾。兩條,一條綁頭上輔助抓絨帽保暖,一條當圍脖和口罩。山寨貨防紫外線能力不佳,以后還是得換條更好的。滿意程度:★★☆;推薦程度:★★☆(美騎小編注:此處無圖,請自行腦補。另,根據(jù)小編經(jīng)驗,十幾塊的魔術(shù)頭巾和幾塊錢的魔術(shù)頭巾真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幾塊錢的毫無透氣性可言)
長指騎行手套:迪卡儂的薄型軟殼手套。普通的用料(手掌材料耐用性不佳),頂級的設(shè)計和剪裁,戴著極為舒適,不輸100歐元左右的頂級貨。大概是5-10度的舒適區(qū)間,0-15度的極限區(qū)間。已經(jīng)停產(chǎn),嚴重后悔當時沒多屯幾雙。滿意程度:★★★★★;推薦程度:迪卡儂也有后繼型號推出,相信表現(xiàn)同樣不錯。
半指騎行手套:山寨一字米。買其它東西送的。做工屎一樣,但其它方面確實挺不錯的。該輕的地方輕,該厚的地方厚,該透氣的地方透氣,相信已經(jīng)把正版模仿得七七八八了。白色容易臟是最大缺點。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備用抓絨內(nèi)膽手套:迪卡儂的超薄抓絨手套,材質(zhì)和上邊說過的超薄抓絨帽一樣,價格同為10RMB。如果遇到寒冷天氣,拿出來戴在軟殼手套里組合成一雙防寒手套。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風鏡:拓步Rider。曾經(jīng)買過一幅拓步TS001,然后發(fā)誓再買拓步切JJ。但后來實在找不到又便宜又靠譜的風鏡,只能回過頭再去買了一次拓步這個山寨之王。Rider相比TS001算是進步明顯,偏光鏡片的品質(zhì)也還說得過去?上н@幅風鏡被有著墨鏡殺手之稱的我再一次的遺失在半路。已經(jīng)丟了4、5幅墨鏡了……滿意程度:★★★★☆;推薦程度:★★★★☆
鞋子:很早以前買的一雙timberland的G+V低幫戶外鞋,中等厚度和重量,倒也輕便。陪我去過很多地方,中底已經(jīng)開始老化(戶外鞋用的EVA中底都這樣,和沖鋒衣的2.5L PU涂層一樣,壽命都有限),后跟處大底有點稍微開膠,相信壽命快到了,而且V家以耐磨著稱的大底都磨得幾乎快平了。牌子很奇葩,原因只有一個——打折。其實我覺得只要是靠譜牌子,雖然不夠?qū)I(yè),但能保證質(zhì)量就行了。低幫鞋不適合徒步,但由于輕便,騎車還挺不錯的,騎到半路進行一些輕度徒步登山的活動也能臨時頂上去。不過騎到半路要去爬雪山,穿著這鞋還沒有登山杖,就真的只能四腳并用的爬了,那叫一個滑呀,說多了都是淚。
穿在身上的裝備99%配齊了,有貴有賤,倒都讓我挺滿意的,貴的不覺得不值,賤的不覺得不好,錢花得還是很成功的。唯一的盲點在防水手套,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于是帶一雙做家務(wù)用的橡膠手套,遇大雨且溫度很低的時候套上……
這堆衣服穿裸男身上就是這個樣子的:
美騎小編語:裝備中的衣物部分就到此結(jié)束了。明天我們將會為大家奉上剩余的露營等物品部分,敬請期待。
責任編輯:Max
上一篇:夜騎裝備盤點:小物件,大安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