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本文轉載自騰訊9月17日的圖刊,原作者對于中國自行車文化表現(xiàn)出較為悲觀的態(tài)度。平心而論,在城市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自行車確實是最底層的一環(huán),政府對綠色出行的呼吁也還大都停留在口頭,但自行車運動在最近幾年的快速發(fā)展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我們仍會期待某一天,這個“被遺忘的自行車王國”能以另一種方式崛起。
原文:從19世紀末自行車從西方傳入中國,成為宮廷貴族的玩具;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改革開放,自行車和縫紉機、手表一度成為年輕人結婚必備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飛鴿”“永久”是人們理想的交通工具,自行車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那時每日上下班時壯觀的自行車洪流,更是讓中國成為外國人眼中的“自行車王國”。
但在中國人眼中,自行車始終是一種代步工具,文化習慣以及社會環(huán)境造就了人們很少對自行車運動產(chǎn)生興趣。在西方國家,小學開設自行車課程,學生們并接受訓練,家長也鼓勵孩子們自己騎車上學,因此他們的自行車運動發(fā)展良性循環(huán),但如今在高速發(fā)展的中國,汽車堵滿馬路,電動自行車四處橫穿、環(huán)境日益惡化,自行車道幾乎被機動車占領,家長們表示擔心孩子騎車出事,并減少他們的騎車機會,曾經(jīng)的自行車大國變自行車強國的夢想已遠去,自行車文化逐漸被遺忘……
1979年1月3日,中國首都北京,在當時,這個城市中擁有將近200萬輛左右的自行車,它們停放在北京商業(yè)區(qū)擁擠的人行道上。
1981年7月30,北京盛夏,一位年輕女子在街邊等候,在當時,這種裝扮效仿自香港流行搭配。迷你短裙、襯衫、墨鏡配領帶。
1984年4月24日,一個女自行車修理工正在檢修著,自行車這種便捷的代步工具快速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當然一輛自行車的價格也不菲。
1995年10月12日,中國刮獎彩票盛行,地上鋪滿了掛剩下的彩票。大獎則是一輛山地自行車,在當時一個家庭能夠擁有一輛山地是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1997年1月7日,一位自行車存車處的老者正坐在百貨公司的摩托車展臺外,雖然政府嚴格控制摩托車的數(shù)量,但在當時的報告中仍然顯示,摩托車的銷量在逐年增加。
2001年2月20日,正是北京為申辦2008奧運會做著全力沖刺,為了給奧委會評估團留下完美印象,在評估前夕,交警與保安開始大面積清理北京街頭常年無人認領且破舊不堪的自行車。
2006年3月25日,江蘇淮安師范學院附近,馮師傅正在經(jīng)營他的自行車修理鋪,這種街道自行車修理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已經(jīng)很難再看到。
2006年6月,北京,一位自行車騎行者正試圖通過危險的機動車道。
2006年6月15日,首都北京,一位孤獨的騎車者正在擁堵的機動車道上尋找屬于自己的路,北京的高速發(fā)展,汽車文化的崛起,雖然馬路一次一次被拓寬,但自行車道已經(jīng)被“摧毀”。人們不在愿意在充滿汽車尾氣的馬路上騎行。
2006年7月31日,北京,一個地鐵口的自行車停放處,由于政府的一系列經(jīng)濟刺激計劃,鼓勵市民購買汽車,自行車逐漸被疏遠,導致城市交通網(wǎng)絡陷入癱瘓,尾氣排放超標,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日益凸顯,為了緩解這類問題,并迎接奧運會,政府花費40億美元開始大量興建地下鐵路網(wǎng)絡。
2007年3月1日,中國當局宣布開啟一個長達5個月的打擊盜竊自行車專項行動。市政府希望建立一個自行車管理體系,為每輛自行車匹配“身份證”。在當時,全中國每年大約有上百萬量自行車丟失,一位市民表示現(xiàn)在不會再買自行車,也許今天買明天就被丟。圖為:一個臨時存車處,監(jiān)管力度松懈。
2007年4月3日,北京市東城區(qū)的北京站東街上,一位騎著自行車的行人從大量的出租車旁經(jīng)過。
2008年7月7日,中國上海,社會日漸富足,生活節(jié)奏變快,人們惰性增加,導致機動車、電動車、輕便摩托快速蔓延市場,自行車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在中國底層社會,自行車仍然是他們代步工具的支柱。
2008年8月4日,一位市民正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外騎行,在汽車當?shù)赖哪甏,自行車?shù)量呈幾何狀銳減,霧霾籠罩著整個城市,污染日益嚴重。
2009年6月,上海,一名男子正在推著電動自行車穿梭在馬路上,在一份業(yè)內報告上顯示,將近有65萬輛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在上海的馬路上行駛。
2009年7月,上海,一名女子正在騎著自行車趕路,由于中國的土地財政快速發(fā)展,導致自行車已無法滿足超大型城市的交通需求,中國電動車行業(yè)如雨后春筍般生長。
2009年7月,天津,工人們正在車間流水線組裝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由鋰電池驅動,政府規(guī)定速度在30公里每小時以內,但仍有熱愛速度的人們在購買后自行改裝,速度可提升至60公里每小時,對交通造成嚴重安全隱患。
2010年7月30日,中國北京,早高峰,一名男子正在推著自行車通過過街天橋,當中國超過日本,快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時,隨之而來的副作用顯現(xiàn),當發(fā)展成超大型城市、人口超過2000萬,雙向六車道公路隨處可見時,自行車已經(jīng)失去了它的利用價值。
2010年8月13日,北京望京地鐵西站路邊,成排的租賃自行車已被雜草所覆蓋,北京市政府曾試圖用這種方式緩解交通壓力,但收效甚微。
2010年7月22日,環(huán)法大賽結束了第17賽段,也是最后一個山地賽段從波城到圖爾馬萊山全長174公里的爭奪,丹麥盛寶銀行車隊的安迪-施萊克以5小時3分29秒贏得賽段冠軍,在他騎行過程中,激情車迷裸奔助陣。
2013年7月20日,甘肅省蘭州市,2013環(huán)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第13賽段賽況。選手們依次通過蘭州市區(qū),這段路被臨時管制車迷無法近距離助威,雖然中國每年自行車賽事較多,但真正全民參與了解自行車賽事任重道遠。
2012年2月19日,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香港“車王”黃金寶11年后再勇奪亞洲錦標賽的公路賽冠軍。黃金寶蹭這樣定位中國自行車現(xiàn)狀:中國是一個自行車大國,但卻沒有自行車文化,環(huán)法自行車賽百年歷史,觀眾熱情,但在中國舉辦自行車賽,幾乎沒有觀眾。
2012年9月。北京一個十字路口,在如今的馬路上,自行車幾乎絕跡,除了海量的汽車外,高速電動車已取代自行車,成為低產(chǎn)階級的主要出行工具,政府雖然倡導這種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但這種高速的代步工具也導致交通事故每年頻發(fā)。
2013年05月20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大橋過往機動車堵塞橋面猶如巨大“停車場”。據(jù)了解,隨著太原城市建設工程開展多條道路橋梁開始封閉施工,造成機動車交通壓力增大,相關部門希望市民盡量搭乘公共交通或自行車出行。
責任編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