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會玩,大家都知道。但玩得有多瘋狂,那你要親身接觸才能感受。在1月30日晚,BIKETO賽事記者阿杰(Nel)在澳洲的最后一晚,就有幸親眼見識了這些老外的瘋狂。一場聲勢浩蕩的Ride The Night的夜騎活動在凌晨時分匯聚了超過3000名車友,同時在墨爾本、布里斯班和霍巴特出發(fā)。他們以夜騎的方式去體驗他們熟悉的城市。
這場夜騎活動由兩大非盈利機構發(fā)起,分別是推廣自行車運動的Bicycle Network和為弱勢青年人服務的Youth Support+Advocacy Service。今年活動來到了二屆,首屆活動只在墨爾本舉行,不過由于活動受到了眾多當地的車友喜愛,因此活動今年擴展到三個城市同時舉行。
這次騎行活動也是公益籌款的性質,所以參與費用也并不便宜,Bicycle Network會員和早年的價格為93澳元,正常收費為100澳元,而組委會還準備了遲鳥名額,給那些在活動開始前一周才決定參與的活動車友,費用為120澳元(1澳元=4.6人民幣)。這些費用都會作為機構的運營資金。
由于有上一屆的基礎,今年墨爾本參與活動的人數猛增,騎游活動不僅分組出發(fā),還分開兩個出發(fā)點(Albert Park和Kevin Bartlett Reserve)進行。活動總距離65公里,活動預期是晚上10點出發(fā),車友可以用7小時完成這次歷程,約在凌晨5點結束活動。記者之所以說預期,因為天有不測之風云。在活動舉行的一周,墨爾本多次遇上了強降雨的天氣。雖然,墨爾本素有一天四季的美譽,但是雨水在夏季從來沒有如此頻繁。而且今年澳洲南部地區(qū)在入夏一直干旱,墨爾本已經幾個星期沒有下過雨。但是,偏偏在Ride The Night夜騎活動當晚受到了大面積的雨云干擾。因此,騎游活動延遲到凌晨零時觸發(fā)。關于下雨天氣,組委會一早預測得到,但是他們堅持風雨不改的精神。對于,下雨天氣,眾多車友都表示無奈,但是他們覺得既然來了,就要騎下去,大雨阻擋不了他們。拋開束縛,享受玩樂,這就是澳洲人民的騎行風格。
精心布置的出發(fā)點和終點:優(yōu)雅的燈光,簡單又圣潔。
夜騎怎能少得了色彩斑斕的打扮!化妝師拿好畫筆準備好給大家化妝。
記者想給化妝的車友拍照,但是他們說首先你也要化妝。于是記者選取了澳洲地道的黃色和綠色,讓化妝師畫上本土的圖騰。
夜騎姐妹花,挑選了心形的圖案。
工作人員的小飛俠造型
如此有張力的表情和姿勢,一定要給滿分。
現場吸引了眾多女性車友
她們都非常享受化妝的過程
現場的女車友占據了“半壁江山”
這兩位美女是組委會成員,其中左邊這一位是這場Ride The Night活動的發(fā)起人。她表示來參加活動,純粹愛玩。
現場的維修服務。他們是Good Cycles組織的成員,他們在墨爾本的CBD提供上門維修自行車的服務。
現場有不少移民當地的亞裔的車友參加
參與夜騎,燈飾少不了。大部分會選擇在頭盔或者自行車轉上燈飾,但也有選擇在身上也圍一圈彩燈。
雨云來到活動現場,車友只好躲在帳篷里。
在大雨下, 車友陸續(xù)前來簽到。
車友領取簽到禮包,里面有能量棒等等。不過,活動后并沒有完成證書和獎牌。
出發(fā)前,喝一杯咖啡溫暖一下。在起終點均有移動的餐飲車一夜服務各位。
這位男車友裁剪了垃圾袋作為臨時的雨衣
雨水之下,時而伴隨著狂風。盛夏的澳洲,感覺一夜入冬。
大叔說能有這樣的機會以這種方式很贊。既來之,則安之,大叔表示無論雨多大,都會騎下去。
車友陸續(xù)從四面八方來到現場,準備出發(fā)。
正太也是這次騎游的主力軍。
活動正式出發(fā)
這并不是野雞活動,而是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深夜時分采取了交通管制,并且協(xié)管人員幫助車友疏導交通。
雖然有管制,但并不是封閉道路,遇到紅燈還要停下來。而墨爾本市區(qū)寬闊的單車道根本不會影響夜間的交通運行。
凌晨有那么一群人與你一起騎車等綠燈,是不是沒有嘗試過呢?
Ride The Night活動可以騎各種車來玩,公路車、山地車、城市車等等。還有人騎來了手搖自行車。
閃亮的車架,在午夜時分格外耀眼。
炫酷的輪組燈飾大派用場
現場最拉風的莫過于這五人自行車
圖中設置了休息點。車友們靜靜地享受著城市的夜色之美。
隨著活動的開展,雨勢減弱,大家興致昂揚。
最后,記者要趕第二天的飛機,未能終點等候他們完賽。但從表情可以看出,他們這一晚玩得很開心。這種對騎行,對玩樂的單純喜愛令人羨慕。
責任編輯: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