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產(chǎn)品快訊 產(chǎn)品評測 整車資訊 產(chǎn)品導(dǎo)購 零部件 山地車
致經(jīng)典 RockShox BOXXER WorldCup DebonAir
前言:
即便你不曾接觸山地車,當看到RockShox BOXXER前叉時也會被它的外觀所吸引,是的,RockShox BOXXER并不簡單。
Judy DH–1996:
說起B(yǎng)OXXER不得不提起Judy DH,RockShox通過RS-1前叉敲開山地車避震器大門7年之后,便迎來了一場全新的革命;1995年RockShox將Judy前叉內(nèi)管的管徑增至到28mm(之前為25.4mm),更加強壯的前叉為后續(xù)的重力騎乘提供鋪墊。1996年,RockShox發(fā)布了兩款Judy前叉,分別是定位XC市場的Judy SL,它擁有60mm行程,而針對重力騎乘的Judy DH為80mm行程,支持調(diào)節(jié)彈簧的軟硬度,故此,Judy DH標志著RockShox DH前叉的開端。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1996:
1996年,RockShox站在XC與DH市場的分叉路口,以Judy DH為基礎(chǔ),開發(fā)出了一款彈簧介質(zhì)、32mm管徑、150mm行程的重型雙肩前叉,這意味著史上第一支BOXXER前叉誕生了。BOXXER憑大行程及高強度,在各大比賽中大放異彩,這讓RockShox的工程師們喜出望外。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PRO–1997:
時間來到1997年,RockShox緊接著推出了BOXXER升級版前叉——BOXXER PRO。BOXXER PRO除了支持傳統(tǒng)的V剎外,還新增了碟剎安裝座,并首次加入HydraCoil液壓阻尼機構(gòu),使前叉對小震動的過濾更加優(yōu)秀。這項技術(shù)在兩年后被應(yīng)用于RockShox的其他產(chǎn)品線中。與BOXXER一樣,BOXXER PRO只是原型產(chǎn)品,僅生產(chǎn)了30支。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Judy DHO–1997:
作為RockShox的嘗試項目,無論是BOXXER還是BOXXER PRO,都只是小批量生產(chǎn),僅交付給職業(yè)車手測試使用的原型產(chǎn)品,待真正投入市場量產(chǎn)時,BOXXER卻搖身一變,成為了Judy DHO,使用Judy這個名稱,既是對Judy DH的紀念,同時也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市售版的Judy DHO最大行程為100mm。后來,隨著BOXXER進入市場,Judy再次站在產(chǎn)品系列的分叉路口,“重口味”版Judy被命名為Judy XLC,去搶占不斷增長的FR(Freeride自由騎)市場。作為橫跨XC、FR、DH三界的大佬,Judy心中一定感慨萬千。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PRO–1998:
1998年,BOXXER PRO終于等到了出頭之日,作為市售產(chǎn)品而亮相。量產(chǎn)版BOXXER PRO擁有150mm行程、HydraCoil液壓阻尼機構(gòu)、32mm管徑。新款BOXXER PRO的叉腳與外筒采用一體鍛造成型,使強度再次提升。隨著碟剎的繁榮興盛,V剎只是象征性地留下一對安裝孔。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Rocky:
沒有涂裝,沒有介紹,甚至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但RockShox還是將它收藏了起來,任何一款產(chǎn)品都是寶貴的經(jīng)驗,不應(yīng)被遺忘。隨著BOXXER大規(guī)模投入生產(chǎn),RockShox的研發(fā)工程師們覺得是時候搞個新玩意兒了——倒沖前叉。當然,結(jié)果大家都知道,這款產(chǎn)品從來沒有真正進入市場或賽道,大行程倒沖前叉在BOXXER的基礎(chǔ)上并沒有什么性能突破,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仍在RockShox研發(fā)部門的進化史上留下一頁。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BlackBox–2000:
2000年,RockShox正式推出了BlackBox計劃,讓研發(fā)部門工作人員跟蹤記錄一些頂級車手,根據(jù)車手的需求和反饋開發(fā)并完善新的原型產(chǎn)品,這些產(chǎn)品是RockShox頂尖科技的結(jié)晶,并作為技術(shù)積累,將最終成果投入量產(chǎn)。這一版本的BOXXER BlackBox前叉行程增加到180mm。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BlackBox–2001:
2001年,BOXXER BlackBox更新了避震機構(gòu),部分產(chǎn)品的內(nèi)管利用氮化鈦進行表面處理,看起來金光閃閃,內(nèi)管硬度和順滑度也得到提升。而叉橋上的小孔是用來固定前剎車線的。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BlackBox–2003:
圖中前叉正是著名車手Steve Peat(史蒂夫·皮特)的御用前叉,外筒上還留有他的親筆簽名。這一版本的BOXXER內(nèi)管采用了“Slippery Silver”表面處理技術(shù),并且可以發(fā)現(xiàn)前叉已經(jīng)徹底取消了V剎安裝孔。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World Cup BlackBox–2004:
2004世界杯版BOXXER BlackBox前叉有明顯改變,內(nèi)管仍采用“Slippery Silver”處理,行程增加到200mm。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在照片中的左側(cè),我們看到了第一個Motion Control阻尼機構(gòu),最終市售版本對旋鈕的形狀進行了優(yōu)化,表面采用陽極氧化處理,看起來更加具有科技感。而另一側(cè)的頂部,我們首次發(fā)現(xiàn)了氣嘴,沒錯,用老掉牙的話來講:這是一支“氣叉”!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World Cup BlackBox–2008:
2008年,第一款采用Mission Control阻尼技術(shù)的前叉誕生了,參與BlackBox計劃的頂級車手們都拿到了他們的新玩具,一支高低速壓縮阻尼可獨立調(diào)節(jié)的前叉,這意味著新的狩獵開始了。
@www.mtb-mag.com/PHOTO:FRANCESCO MAZZA
2008的BOXXER World Cup BlackBox前叉內(nèi)管的管徑增加至35mm,經(jīng)過重新設(shè)計后的叉腳用上了Maxle簡軸。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World Cup –2009:
2009年,BOXXER World Cup BlackBox正式投產(chǎn),同年首支“黑管”BOXXER World Cup前叉誕生。新前叉使用DLC涂層,光滑而堅硬,不僅提高了前叉的順滑度和耐磨度,顏值也邁向了新的高度。借助這根“神器”Steve Peat(上文在前叉上簽名的家伙)終于在2009年贏得了人生中第一個DH世界錦標賽冠軍,這也是他職業(yè)生涯的巔峰。看看前叉上的彩虹貼紙,就知道Steve Peat有多寶貝這支前叉了。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World Cup 27.5–2014:
2014年第一批支持27.5輪徑的BOXXER前叉投產(chǎn)。除了更新適配輪徑,新的BOXXER還運用了Charger一體式阻尼、單氣嘴雙氣室結(jié)構(gòu),并且增加了負氣室體積。
▲歷史圖片來源:www.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BOXXER World Cup 27.5/29–2018:
自1998年RockShox啟動BOXXER項目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成就了一個個經(jīng)典產(chǎn)品,因此,BOXXER對于RockShox而言意義非凡。二十年來,BOXXER無數(shù)次登上速降世界杯和自由騎比賽的最高領(lǐng)獎臺。據(jù)悉,BOXXER也是RockShox產(chǎn)品線中壽命最長的一個系列。為了紀念BOXXER 20周年生日,RockShox今年特意推出了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而那櫻桃紅般的涂裝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
規(guī)格及參數(shù):
行程:200mm
內(nèi)管:35mm
輪徑:27.5/29
顏色:黑、紅
功能:低速回彈調(diào)節(jié),低速壓縮,高速壓縮
彈簧介質(zhì):DebonAir
偏移量:48mm(27.5)
軸桿:Boost 20X110
重量:2565g(27.5)
建議零售價:1699美元
外觀:
很顯然,RockShox工程師們對前叉的顏值和性能一直在不斷地刷新,于是,便有了新的外形。
叉肩:全新的水平叉肩靈感源自于越野摩托,它采用一體鍛造外加車削而成,使叉肩細膩而精致;背面則是大面積的鏤空,在強度與重量上做到最佳平衡。叉肩的涂裝為低調(diào)的金屬灰,耐看即奪目。水平叉肩降低了車把高度,以此補償因增大了輪徑而導(dǎo)致的高度。
叉橋:與以往圓滑的叉橋相比,新的叉橋變得菱角分明,肌肉感十足,就連剎車固定座也采用了金屬材質(zhì)。而叉橋背部依然采用了RockShox的"家族式"設(shè)計——根據(jù)力學(xué)設(shè)計的三角形鏤空處理,在保障強度的情況下,大幅度降低重量。在叉橋頂部右側(cè)部位,貼有彩虹條RockShox貼紙,這是榮譽及BOXXER歷史的象征。
內(nèi)管:采用DebonAir空氣彈簧系統(tǒng)后,其Logo也出現(xiàn)在內(nèi)管之上,當然,改變的不僅僅是外在。在RockShox近年來產(chǎn)品中,前叉內(nèi)管標有行程預(yù)壓刻度標識,(如果沒有,你可能買到了假貨),這也是RockShox產(chǎn)品的特色之一,只不過,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行程預(yù)壓刻度標識改變了位置。
DebonAir空氣彈簧系統(tǒng):
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在氣室上下足了功夫,專為重力騎乘而開發(fā)的低摩擦DebonAir空氣彈,全新設(shè)計融合了線圈彈簧與空氣彈簧的出色特性。與之前的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相比,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的氣室容積增加了91%,因此,能使前叉初段行程更加靈敏,中段具有出色的支撐,而整體盡可能達到線圈彈簧柔順的線性。目前,除了BOXXER外,DebonAir空氣彈簧系統(tǒng)還用于Lyrik之上。
Charger 2 RC2阻尼系統(tǒng):
在RockShox家族中,Charger阻尼系統(tǒng)已被Pike、Lyrik、BOXXER等各款高端型號前叉所采用,其性能在它們身上已得到驗證。盡管Charger阻尼系統(tǒng)已足夠優(yōu)秀,但RockShox并不滿足,因此,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推出了全新的Charger 2 RC2阻尼系統(tǒng)。新的Charger 2 RC2阻尼系統(tǒng)擁有外部低速回彈調(diào)節(jié),LSC(低速壓縮阻尼),HSC(高速壓縮阻尼)等功能,以此適應(yīng)不同的地形和速度變化。
▲圖片來源:www.sram.com
事實上,LSC(低速壓縮阻尼)與HSC(高速壓縮阻尼)都屬于速度感應(yīng)閥,它們的作用主要是針對避震器壓縮時的速度來進行調(diào)整。LSC(低速壓縮阻尼)用于控制避震器低速運動時的壓縮阻尼大小,它能減少踩踏、搖車、壓抬和過彎時的晃動,還能保持緊急剎車以保持亂石中的穩(wěn)定性,避免因下沉過快而導(dǎo)致力量損失和重心失衡。
而HSC(高速壓縮阻尼)則是針對避震器受到突如其來的速度對抗,比如騎乘時突然闖入一片亂石或樹根區(qū)域、或飛躍數(shù)秒后落地,這時候HSC(高速壓縮阻尼)能快速吸收沖擊,保證車身在高速運動下的穩(wěn)定,這在連續(xù)高速顛簸中非常明顯。由此可見,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搭載新的Charger 2 RC2阻尼系統(tǒng)后已是錦上添花。
細節(jié):
RockShox多年以來一直戰(zhàn)斗在山地車市場第一線,對于產(chǎn)品保持先進設(shè)計理念的同時,對細節(jié)把控也非常到位。
規(guī)格標識:在眾多避震器品牌中,RockShox在標識的全面性上可以說是最為出色的。正如這款BOXXER World Cup前叉,其對自身的各項規(guī)格、功能調(diào)節(jié)以及氣壓參考數(shù)據(jù)都有非常準確、詳細的標識,讓用戶對前叉的參數(shù)一目了然。
防撞膠:看似不起眼的防撞膠實則可以有效的保護前叉與車架之間的碰撞,尤其是在轉(zhuǎn)向過大或意外摔車時,這也是RockShox的貼心之處。
附件:
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的附件包比較豐富,其中包括說明書、貼紙、氣室墊塊以及擋泥板。
總結(jié):
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和成長,2019 RockShox BOXXER World Cup是吸取了“前輩們”精髓之后的精品,可謂是BOXXER史上性能最強、顏值最高的前叉。
圖文來源:Dragon.龍
歷史部分:mtb-mag.com(FRANCESCO MAZZA)
責(zé)任編輯:Kent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