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圍觀技術達人 如何在家里DIY公路碳架
這就是本文的主角,一個由網(wǎng)絡大神在家DIY做出來的公路車碳架(前叉不是),在陽光照耀下,閃亮的漆面配合清晰的碳紋路,也這個“小作坊”車架是相當亮眼。作者沒裝車前還想著涂裝,試車裝上后發(fā)現(xiàn)這樣也很好看,那就暫時用著。
從開始籌劃到試騎成功,車主這次車架DIY過程竟然持續(xù)了漫長的幾個月,家里每個角落都散落著各種工具、零件、膠水、模型泡沫、木方,還有大大小小的快遞紙箱堆積如山,場面簡直是不堪入目。
要做出一個合適的車架來,第一部分就是畫圖,車架所有數(shù)據(jù)都是車主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各種角度也不是瞎YY的,全都是有根有據(jù)、按照自己身體數(shù)據(jù)設計的。
然后就把車架實際畫出來了,車主由于材料所限,我只買到60X60的聚乙烯泡沫板,所以只能這樣用筆和尺子畫了。
接下來就是動刀子的時候了,數(shù)不清捅了多少刀,車主把車架雛形從泡沫板中切出來了。
然后,進入漫長的雕刻和打磨工序,車主的手工好像有點太好了,以至于居然有人開貼質疑根本不是手工制作的,但的確是一刀一刀的削出來的。
經(jīng)過一段削和磨后,車架表面已經(jīng)變得光滑不少,但這離成功還遠著呢。
折騰這么久,這個包裹炭布用的內模的大概形狀已經(jīng)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要準備纏炭布了。
做碳纖維車架,首要材料當然是碳纖維咯,車主用的是T700-12K雙向、T300-3K雙向還有凱夫拉混紡布,12K用作底層,3K是最后做表面和某些位置連接的,凱夫拉用于增強所有連接處的韌性。主車在制作時完全忽略掉的T700單向布,后來倒覺得比T700-12K的雙向布更適合這款車架。因為單向布更薄更輕相對也柔軟很多,對于形狀復雜車架的包覆纏繞更容易,層間的粘合也更緊密,但同時由于方向單一,所以纏繞方向比較講究。而又厚又重又硬的12K 雙向布就不適合形狀復雜的車架。
但一定要用也不是不行,只不過就需要有好的動手能力和靈活的腦筋。這種布建議做管型管徑相對規(guī)則的車架,而且是每根管子纏繞好再連接,難度系數(shù)為“低”。
3K碳布一般用于表面的包覆,也可以用于連接處的補強,因為3K很薄,對于角度大的轉折位更容易處理,層間粘合非常理想。
凱夫拉布是用于連接處補強,增強韌性杠杠滴。不過這不是必須品,很多成品架并沒有使用。但是DIY的話,車主建議還是用比較好。
至于膠水,車主使用專用于碳纖維表面披覆的, 售價70元左右已經(jīng)是店里最好的了(國產(chǎn))。想進一步控制成本的同學可以買30元左右的,差別應該不會很大,看描述數(shù)據(jù)中顯示硬度和強度什么的會低一點。
車主爆照,并以此提醒在打磨時候要盡量在室外通風處,并帶上口罩,防止吸入粉塵。
這就是碳布,東麗T700的,即使在某寶上都有售,不過要注意識別好壞,還有T300和凱夫拉沒有拍照。
這是一組樹脂跟固化劑組合,當然整個車架一組是不夠的,刷子車主就消耗了超過20把。在涂樹脂的過程中,切記一定要帶手套,最好是橡膠手套,要不然只需一點點,你的手就會留下深刻的“痕跡”。
包裹碳布工作開始了,把T700碳布剪成寬6厘米條狀,然后纏繞到架子上,這個很有技巧,因為直接關系到碳布的受力方向。
后上叉和后下叉四根管由于技術問題,不能一起包裹炭布,要在后期再沾回到前三角上。
等膠水干的時間很長,車主于是捏點小東西,并打算做頭管標志(真夠重口味的),不過后來車架做好后,發(fā)現(xiàn)不舍得把頭管的碳紋蓋住了。
碳布干了后,就可以拼接后叉了(使用了常溫可干的樹脂,工廠里一般使用熱處理),需要固定車架,這個定位的架子雖然簡陋,但是很實用。
把后上叉也接上之后,整個車架基本形狀出來了。
前面說到,打磨要在通風處,本來以為天臺是個好選擇。誰知道原來天臺的風是無定向360度無節(jié)操亂吹的,于是一個逆風,杯具了,所以這里就論證了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車架采用全內走線的設計,甚至連五通下部處都沒有漏出來。車主的經(jīng)驗——打磨是整個DIY過程中最苦逼的。
在把打磨后的粉塵清洗干凈后,車架就進入最后一層炭布的包裹了,使用的是3K炭布,這是前面整車圖里亮眼的碳紋涂裝的關鍵。
在包裹操作完成后,又進入了晾干的過程,還是在室溫環(huán)境下。
最后一層3K的效果,還沒噴光油的,不過效果已經(jīng)讓人覺得這根本不像是DIY的水平。∷攒囍骶蛻械酶懔耍悦庾屓死^續(xù)開噴他作弊。嗯嗯、,應該是這樣的。如果騎上半年覺得視覺疲勞了,再弄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涂裝,似乎對于DIY達人來說也不是很難的樣子。
最后為了驗證車架的強度是否合格,采用了最為直接的辦法——爬坡去,在重踩、搖車中考驗這一個炭布和樹脂結合體的極限,然后順便在下坡中測試車架在高速時的穩(wěn)定性。最后,車主得出的結果是很給力。!雖然是一家之言,但看過眾多在暴力測試中斷開的自制車架,能經(jīng)受暴力騎行中存活下來都是好樣的。
責任編輯:h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