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入門:輪胎的數(shù)字密碼 種類選購技巧講透透
輪胎是整車上唯一接觸地面的地方,對我們的騎行舒適感、滾阻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比車架把組所反饋的更直接。選擇一款好的輪胎,在加上合理的設定調校,騎行的體驗可能會有質一般飛躍,甚至兩款風格不同的輪胎,還會給你帶來完全不同的騎行感受。
對于功能這么強大的輪胎,卻往往被一些車友們所忽視。你對自行車輪胎的了解有多少呢? 下面這篇專題文章,小編就帶大家探討一下關于輪胎的奧秘吧!
輪胎上的標示“密碼”
留心的車友們平時可能會注意到,在外胎的邊緣往往會標示著一長串的符號,而這些符號通常都是由數(shù)字和字母組成,這些宛如“密碼”般的外胎標記,究竟有著什么獨特的含義呢?
(圖片來源:Tokiya)
我們以上圖為例,先說“700x23c”,700是指整個輪組加上外胎的直徑大約為700MM,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shù)公路車直徑的規(guī)格,一些礫石公路車會使用27.5的輪組,外胎此處的標記便為650B/27.5。之后的23C指的是外胎的寬度,大約寬度為23毫米,隨著數(shù)字的增長,輪胎寬度也越寬。
在山地車外胎上,則使用的是另一套與公路車不同的標準,輪胎直徑規(guī)格為26、27.5或29(輪胎直徑單位英寸 1英寸=2.54厘米),輪胎寬度則為2.1、2.2、2.3(輪胎寬度單位英寸)等。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標準怎么變,所指代的都是一個意思,即“輪胎直徑x輪胎寬度”。
之后的“ 130 MAX PSI ”是指這款輪胎所能承受的最高胎壓,很多車友們會以這個標準打氣,以追求最小的滾阻。但其實是不正確的,雖說沒超過氣壓最高范圍,但過高的胎壓不僅會使路感生硬,還會加劇外胎中央磨損,甚至會有爆胎的危險。因此,外胎通常會在下方另外標注建議胎壓或建議胎壓范圍。此外,在一些輪胎上還會以箭頭方式來標注輪胎滾動方向,騎友在安裝時務必要注意,以免裝錯外胎。
兩種常見的氣嘴規(guī)格
在自行車上,主流氣嘴規(guī)格為兩種,即美嘴和法嘴,此外還有一種偏門的英式氣嘴,這種氣嘴常出現(xiàn)在一些老通勤車上,如今已不太容易見到了,所以就不介紹它了。氣嘴選擇的規(guī)格是由輪圈規(guī)格所決定,所選擇的打氣接頭也有所不同,下面給大家介紹這兩款不同規(guī)格的氣嘴。
▲左邊為法嘴,右邊為美嘴(圖片來源:123RF)
美嘴如今在低端車上比較常見,由一個帶有自動關閉彈簧閥的閥門組構成。閥門充氣針與外管頂部齊平。放氣時將氣針壓下即可。閥門的彈簧設計注定了這種結構易受塵土污染,因此美嘴氣門通常建議擰上塑料防塵蓋,幫助完全密封閥門。
法嘴起源于公路自行車,目前在山地車上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法嘴的身材相較于美嘴來說更加地小巧纖細,意味著輪圈上的氣嘴孔也更小。法嘴沒有使用彈簧閥設計, 當輪胎壓力達到一定量時,胎壓將閥門向上推起,閥門自動閉鎖密封,此后將閥門上的螺栓擰緊固定即可。由于結構不同,相較于美嘴的防塵蓋,法嘴的防塵蓋更多的是一種裝飾作用,就算不用防塵蓋,也不會影響法嘴的密封性能。
正是由于直徑以及結構的不同,兩款氣嘴的打氣接口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選擇打氣筒時需要留意。當然,目前很多打氣筒都支持氣嘴轉換功能,只需簡單翻轉接口,便能在法嘴和美嘴兩種規(guī)格間自由轉換。此外,纖細外露的法嘴閥門閥芯相較于美嘴閥芯也更加地脆弱,打氣時一旦用力過猛,很可能會造成閥芯彎曲,甚至折斷的情況,因此給法嘴輪胎打氣時,要格外的注意小心。
三種常見的外胎
開口胎
開口胎是應用范圍最廣,最為常見的一種輪胎。由內胎和外胎組成的開口胎系統(tǒng),以其維護簡單,產(chǎn)品眾多而深受廣大騎友們的喜愛。但開口胎系統(tǒng)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重量不輕,氣壓難以控制,尤其是氣壓難以控制這個缺點,在山地車上則更為明顯。過高的氣壓使得車手難以通過輪胎獲得理想的避震性能,但過低的氣壓又易使內胎受擠壓被輪圈磕破,造成“蛇咬”爆胎的情況,因此在目前世界級的山地車賽場中,已經(jīng)很難看到開口胎的身影了。
但在不注重過低氣壓的公路車領域,開口胎依然是應用最為主流的一種輪胎,即便是目前真空胎的推廣,也很難迅速取代它的地位。其簡單的修補更換方法,也讓開口胎成為長途騎行時所必備的一款輪胎。
真空胎(無內胎系統(tǒng))
真空胎又名無內胎系統(tǒng),顧名思義,真空胎是沒有內胎的,而是借助外胎胎唇以及車圈內壁的貼合來保持氣密性,氣嘴(通常是法嘴)獨立地安裝在車圈上。由于去除了內胎,內壁撞擊破損的情況大大減少,因此真空胎相較于開口胎能打更低的胎壓,獲得更大的抓地力和避震性能。真空胎一般搭配自補液使用,所以一些小破損能通過自補液快速修補。這些特點都使真空胎深受山地車手們的歡迎。
但真空胎也是有缺點的,首先是打氣,用便攜式打氣筒給真空胎打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必須要借助落地式打氣筒或是氣泵才能更易操作。其次相較于開口胎,真空胎的扒胎也會相對困難一些,適配的真空輪組價格也會更貴。隨著公路車真空胎的推廣,真空系統(tǒng)目前也漸漸在公路車圈里流行開來。
管胎
管胎可謂是輪胎們的祖師爺?shù),早?00多年前就被發(fā)明,其后才有開口胎。管胎結構比較特殊,內胎被外胎完全包裹,形成一個連貫的“橡膠管”,并通過專用的管胎膠水整體粘在輪組上。管胎能夠打相對較高的胎壓,路感柔和舒適,且重量輕便,因此它被職業(yè)車手們廣泛使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競賽級輪胎的最佳選擇。
但管胎的安裝拆卸則是這三種輪胎中最難的,首先必須要使用專用的膠水,其次在粘貼時還要有過硬的技術,以保證輪胎安裝到位,這些都對普通車友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如此,優(yōu)秀管胎高高在上的價格也令眾多車友望而卻步。管胎一般在公路車領域應用最多,而在山地車領域如今已不多見了。
尼諾早前使用的AUGAST手工山地管胎,據(jù)稱每條售價高達1200人民幣。
選胎需要考慮的重點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輪胎呢?這些都需要從使用環(huán)境、個人需要以及車型等方面進行考慮,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公路車一般追求更高的速度,因此有此需求的車友們可選擇胎紋淺甚至幾乎沒有胎紋的輪胎,這種輪胎能幫助你獲得更低的滾阻,提高滾動效率,近幾年25c寬度被職業(yè)車手們認為是最適宜賽場的寬度,滾阻、舒適性以及操控方面都能獲得最佳的平衡點,隨著目前碟剎公路的推廣,公路車胎的寬度也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如果你騎乘的是一款礫石公路車,那么上述這些輪胎則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你可以選擇32c甚至更寬的淺齒公路胎,以在越野過程中獲得足夠大的抓地力,并保持騎行的穩(wěn)定。
而山地車則要求更大的抓地力,因此除山馬通勤之外,1.95寸~2.1寸寬度的齒胎是XC山地車最為常用的,也能滿足大多數(shù)車友們的越野需求。目前隨著29寸車圈設計得越來越寬,輪組能適應的輪胎寬度也不斷擴大,甚至達到2.25寸及2.3寸,唯一的目的只有一個——獲得更強的抓地力。但如果你不經(jīng)常越野,只想簡單溜達休閑,那么這些寬大齒胎不僅胎噪巨大,滾阻也更高,會讓你花費不必要的力氣,此時一款1.75寸寬度的淺紋輪胎或許更加適合你。
此外,你的選胎也要考慮到天氣環(huán)境。下雨天騎行時,公路車可更換帶排水槽或有花紋的輪胎,以及時排水,增大摩擦力。如果你是一名山地車手,比賽下雨造成賽道泥濘不堪,可選擇胎齒間隙大,同時寬度窄的“雨”胎,以免泥巴卡入車架,影響騎行。當然,如果你的要求沒有那么嚴苛,安裝一款通用性強的外胎就可以了。
責任編輯:小鈺
下一篇:騎行入門:正確的山地車騎行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