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一個自由騎游者的郵戳地圖——專訪郵戳黨彭灝
如果在十多年前,你拿出一本蓋著各地郵戳的路線本,所有人都會發(fā)出贊賞的尖叫,那一本郵戳早已超出了郵戳的本來涵義,它們記錄著夢想和尋夢的艱辛。
隨著網(wǎng)絡和數(shù)碼技術的進步,騎游者對于郵戳的鐘愛,似乎大不如前了,更多的選擇替代了那些圓形的特殊符號,每一個選擇可能都比尋找郵局蓋郵戳方便快捷,但還是有很多人堅守著用郵戳繪制經(jīng)歷的傳統(tǒng),那一枚郵戳蓋在筆記本上,在他們眼中,就像一個神圣的儀式,郵戳繪制的地圖,勝于一切科技的產(chǎn)物。
彭灝,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在騎游者中,他們有著特別的稱呼——“郵戳黨”、“郵戳哥”。
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沒有束縛,朝著已經(jīng)訂好的方向和目標,伴隨著自己心愛的自行車,一起上路,這就是彭灝作為騎游者的簡單快樂。
Q——騎游公社
A——彭灝
Q:你何時開始嘗試自行車旅游的?出于何種原因?
A:起因于2009年國慶,自己正在西安讀大四,在離學校一百多公里的楊凌在舉行一場農(nóng)博會。于是邀請舍友一起騎行去楊凌看農(nóng)博會,有三個人愿意同行,于是結伴到租了三輛自行車,吃完早飯,大概八點就出發(fā)了,中午在路上解決吃喝,騎至周至縣就已經(jīng)天黑了。找了個旅店住下,至今記得當時上樓梯大腿酸痛的都邁不開,很遺憾最后未能到達楊凌看農(nóng)博會,回去的路上,總結失敗的原因,就是當時所用的自行車太差,是那種30、40塊的二手女式自行車,不適合遠行。當時心里就對幾年后的彭灝說,以后要買輛適合遠行的自行車,去更遠的路,于是后來工作后第一個春節(jié)就買了輛ATX770,游遍了雷州半島,再有后來環(huán)海南島,回頭再看西安—楊凌這段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算是開始的地方吧。
Q:您為什么喜歡自行車旅游呢?
A:自行車不貴,買得起,自己體力還行,能玩,能折騰。
Q:您喜歡哪種形式的騎游呢?
A:公路多一些,公路可以參考google地圖,身處何方,往下怎么走很明確。而山地路況不明,危險性較高。